17书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在线阅读 - 第547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

第547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

    “会有这般的结果,确实是咱没有想到的事情。”

    “咱原以为大孙你如此安排,不说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但怎么也不会比咱勤奋执政来得更为高效。”

    “现在的结果告诉咱,按照大孙的这一套法子,整个京师的官员,突然就变得极为活力起来,那些个往日里好像没有屁用的臣子们,竟然也会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这真是咱没有想到的事情,竟然可以如此的简单。”

    朱元璋的语气中满是唏嘘。

    现在京师给他的感觉,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

    朱英这一個月到处奔走,朱元璋自然也没有闲着,锦衣卫几乎是全部都出动,严密的打探官员们的情况。

    甚至朱元璋已经是做好了随时来擦屁股的准备。

    现在呢,别说是擦屁股了,整个上下硬是给一片来得干干净净。

    不过是一个七日奏报,就让官员上下的心思,全部真正扑在了政务之上。

    按照大孙这边的要求,每个官员的七日奏报,至少要保证一年往上,甚至于正四品的,更是要长久的保持。

    而官员晋升的关键,必须是把最近一年的七日奏报,都要上交给监察部门通过审核之后,才能有晋升的资格。

    从前官员的晋升,基本上就是吏部上级别的说了算,如此多的官员,自然不可能都呈报给陛下。

    倒是朱元璋先前,对于这些确实是一把抓,所以日常的工作量就非常大。

    而目前的监察部门,几乎全都是脱离六部之外,另行成立的一套官员体系。

    自然,这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不能说往后就不会出现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还算是比较廉洁,毕竟刚开始吗,大家的初衷还是不错的。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阶段效果极佳。

    “爷爷,我这也是被你逼得没有办法才想出来的备懒法子。”

    “这日常的奏章,哪怕孙儿已经是想办法不断的减少了,可每天依旧要占据太多的时间,如此一来,政务缠身之下,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作为一国之主,却每天连自己半点休闲时间都没有,孙儿倒是可以坚持,可是后世之君中,难免会出现懈怠的。”

    “与其后面把整个大明搞得是一团糟,还不如早点想办法,如何让从这繁琐的政务中抽身出来。”

    “孙儿心中仔细想过,这些涉及到民生的权力,便就是全部下方又如何,那些大臣们拿着这权力,也威胁不到皇位。”

    “孙儿的时间空闲了下来,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把控兵权,大明内的问题,就集中到治安司上面。”

    “统计司就负责核查各地官员地区的赋税,经济,民生情况。”

    “反正是干不好的,那就下,能干好的,那就上。”

    “兵权在咱们手里,即便是县城的兵,那也是在治安司手里,如此下来,自当便可以稳固了。”

    “咱们大明的商品,于天下各地都是极为畅销,如此行进下来,整个大明当然是越发的繁荣昌盛,而后世之君,哪怕是贪图享乐之辈,那也不会说对于大明造成太大的动荡。”

    朱英有条有理的解释着说道。

    在朱英的心里,皇帝真的不能太忙了,太忙的话,那整个国家肯定就会出现问题。

    而像老爷子这般的劳模,谁学得来啊。

    即便是有这个想法的,身体上也扛不住啊。

    便是便宜老爹太子朱标,这身子骨羸弱,便也跟大量的工作量脱不开干系。

    朱元璋听完之后,目光炯炯的看向朱英。

    哈哈大笑道;“好,好你个大孙,这是比咱还要来得更厉害。”

    “这大明往后在你的手里,必然会更加的强大,如此我也可以放心了。”

    “日后这朝堂上的事情,咱也懒得多管了,也算是享受一下清福。”

    事实证明大孙的这套法子,是极为可行的,总体效率上比之先前还要来得高太多。

    朱元璋其实也不是什么工作狂,作为皇帝,谁想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呢,人总归是要有点自己的事情。

    只是之前大明刚刚成立,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前面十多年,比如说胡惟庸,权力都还没有集中到朱元璋自己手里来。

    后边又是各项政治,还有藩王,淮西勋贵集团。

    目前这些问题,不说彻底的解决,但已然不是朱元璋的心头大患了。

    且有大孙在不断的运作,不消多少年就会彻底的根除。

    .....

    数日后的早朝上。

    朱英通过几天的准备,宣布了往后三年的大明基本国策。

    第一条,便就是鼓励生育。

    人是根本。

    目前六千多万的人口,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人口,才能让大明更加的繁荣。

    在鼓励生育方面,朱英首先提出赋税减免政策。

    一户之中,但凡生出三个子女往上者,在赋税方面,要享受一定的优惠,并且当地官府,要相应的给予扶持。

    比如安排工作,保障一定的生活开支。

    而新出生人口户籍统计,将会计算在各地官员的功绩之上,若是管辖境内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可算是要追究责任的。

    第二条,便就是发展农耕。

    粮食才是根本,即便是高产作物产量不错,但那也要有人去耕种才行。

    没有化肥的如今,在总体产量上,主要还是依赖于土地肥力。

    普及循环土地肥力,是各地官府要展开的重要工作。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瞧。

    在没有化学肥料的前提下,如何去保存土地肥力,这里头可是要很多的说道。

    这个发现点,是源自于现在主持农学堂的朱橚。

    朱橚目前并不固定在京师,经过特别批准之后,他有着通行大明全国的权力,并且随时可以征召卫所军队进行谢协助。

    而朱橚也没有让朱英失望。

    不说现在没有更高的成绩,但是汇集各地农业知识,就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而在土地肥力上面,朱橚通过驿站送回来的书籍里就有讲述。

    每当水稻种植完之后,就不适合继续种了,就要换一茬其他作物。

    水稻种植之后,土壤会产生很多的虫,包括是一些损害到水稻的病气。

    换原来破坏水稻的害虫所不吃的作物。

    经过这一茬作物的时间过去之后,很多吃水稻的害虫便也就饿死了,而土地中对于水稻病气的残留,就会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

    而经过两轮的种植之后,土壤开始变得贫瘠起来。

    便就开始种豆。

    为什么要种豆,其实朱橚也没研究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知道种豆的话,可以让土地恢复肥沃起来。

    其实按照后世科学的说法。

    种豆,它里面会产生根瘤,根瘤就会生出固氮。

    固氮的功能,便就是释放氮肥,然后把氮固定在土壤,而到了下一茬再种的时候,土地的肥力就起来了。

    这样的经验,并非是所有农家都在实施的。

    只要少部分农户掌握了这个方法。

    而朱英就是要把这里头具体的方法,普及到所有的农户中去。

    前边说的是一个大概,听起来较为简单,实际上也是属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这对于每个地方不同气候的作物,也有所要调节。

    这等神州数千年来的智慧,自然是要传播到整个大明中去。

    关于这方面,自然就是由朱橚来负责了。

    而第三条,便就是兴修水利。

    水利建设惠国惠民,亦是长久之根基。

    在这一点上,朱英从国库中拿出大笔钱财作为专款,由群英商会牵头,对大明全国各地进行水利建设。

    这也是未来十年乃至于十数年工部的头等大事。

    这次的水利建设,可不仅仅只是在于郡城,府城,更是要辐射到乡镇村寨之上。

    尤其是对于水稻有好的种植条件地区,更是要进行一个大力推行。

    第四条上,才是关于经济贸易之事。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海贸之上,朱英要打造海贸特区,鼓励发展造船业,不仅仅是衙门中,包括民间造船,也要加以扶持。

    扶持方面首先就是赋税之上,在造船前期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而后包括造船所用土地,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

    水师这块,也会经常性的出海进行一个巡逻保护,打击海盗。

    但凡是大明周边海域,不允许有任何海盗的存在,必须要集中力量予以毁灭。

    而对于水师,朱英也开始增加其军饷开支,包括火器等军备支持。

    四大基本国策,是今洪武二十七年至洪武三十年的发展根本。

    所有官员,各地衙门,都必须要对此进行扶持和发展。

    四大国策同时刊登于京师邸报之上,遍传中外。

    在四大国策之下,自然还有许多发展方向。

    比如说教育的普及。

    首先是官话的传播。

    目前的大明官话,便就相当于后世的普通话差不多,而朱英的要求是所有教书先生,在教授学子的同时,必须要使用官话教学。

    在这一点上,倒也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因为但凡是读书人,都是奔着考取功名去的,而学习官话也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否则要是到了京师,官话都听不懂,那还怎么去当官呢?

    除了统一官话之外,还有各地学堂的建设。

    按照朱英最新令旨,但凡是五百户往上所聚集之地,必须要兴建教学学堂。

    大明内年满六岁的男孩女孩,都要进入到学堂之中进行为期五年的基础学习。

    学习的方向,当然不是说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主要还是关于一些基础学习。

    教材是由翰林院这边进行编纂,而后朱英指点进行修改。

    针对于小孩的学习启蒙。

    里头包括一些基础的算法,文言文分析,官话朗诵,大明律法基础,历史概述,还有思想教育课程。

    在思想教育这块,朱英是很重视的。

    在六岁这个年纪,正是在建立三观的时候,而在这个时期传播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未来小孩的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基础算法,是让这些孩子可以更好的生活,文言文分析,也算是多少懂得一些大明文化。

    历史概述,是告诉孩子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自不已,中原王朝经受过多少的苦难。

    律法是让其从小就懂得应该遵纪守法,不得轻易违背大明律法。

    假若是在做恶事之前,要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等着自己。

    这些要求,不仅仅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便是那些土豪乡绅,勋贵之子,也要跟着一起在学堂读书。

    不能享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只有完成五年的义务教育学习,才可以拥有考童生的资格。

    入学的童子,午饭是由学堂提供,也可以自带午餐,这对于许多穷苦人家来说,也算是减少了许多负担。

    而毕业之后,十一二岁的年纪,很多都要开始帮助家里头干活了。

    学五年也不耽误什么。

    人口,教育。

    是目前大明的主旋律。

    曾经的朱英,想要推开地主阶级,使得皇权可以直达百姓身上。

    却发现这其中的难度,实在是难以想象,而且成功率太低。

    只有把民智开发,才能让百姓不愚,从而知道自己应该效忠的是谁。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话里头的民心,可不是说百姓。

    汉朝时期,这民心说的是各大世家。

    盛唐时期,这民心说的是各大藩镇。

    大明初期,这民心说的是各路地主豪绅。

    而朱英要做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把民心,真正的归纳到百姓之上。

    若有万万百姓心中支持的大明,还能是短短三百年就会颠覆下去的吗?

    还记得后世满清,当八国联军入侵时,可没有什么百姓站出来支持满清。

    甚至当八国联军的舰队进入之时,甚至还有两岸各地围观百姓的欢呼。

    这等事情,听起来可笑,但也是真正的说明百姓于中原王朝之地位。

    朱元璋不同,朱英更不同。

    而这等程度的改变,自然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到了那个时候,朱英对于未来的一些谋划,才算是有真正成功的可能。执笔见春秋的大明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