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在线阅读 - 第26章 郑和下西洋

第26章 郑和下西洋

    六月初,宝船、货物准备就绪,终于到了出海的时刻。

    文臣之中,除了夏原吉一人,余者皆对出海相当排斥。

    这些人之中,有的是因为出海贸易损害了家族利益,有的则是觉得天朝上国,做商人行当,有损威名。

    当然,表面上都是众口一词:朝廷经商,有失体面。

    对此,朱棣早有预料,表示:“宝船出海并非是为了贸易,而是宣扬国威……”

    巴拉巴拉……

    背后有女诸生出谋划策,朱棣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过后,文臣虽不愿,却也毫无办法。

    郑和一次下西洋,正式开启!

    本来朱棣想让李青跟着去,但李青不情愿出远门,这一去至少得两年,实在太长了,朱棣也没勉强。

    不过,作为认识多年的朋友,李青一路跟随船队,为三宝送行。

    六月中旬,宝船舰队陆续从京师出发,在太仓刘家港集结,随即至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甲板上,海风扬起三宝长发,那个面容白净的少年,如今已是中年,更加成熟内敛。

    三宝不像其他太监,总是习惯性的弯着腰;也没有谄媚之色,反而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脸上始终带着笑,不知情的人,谁也不会把他和太监联系在一起。

    “先生,再送可就要送出海了。”三宝笑道,“就到这儿吧!”

    李青吁了口气,叮嘱道:“水长路远,一路保重!”

    三宝点头,也颇为不舍:“此番一别,怕要两年不能相见,先生也要珍重。”

    两人说话间,一张张船帆陆续升起,北风刮得猎猎作响,见状,李青抱了抱拳,转身下了舰船。

    一刻钟后,船帆尽数升起,水手搅动转盘,随着粗重的铁链一点点缠在转盘之上,船锚也被提了上来。

    三宝立在甲板之上,海风把他的袍子吹得鼓鼓作响,他满脸欣然,朗声道:“启航!”

    半刻钟后,宝船缓缓移动,朝着西太平洋、印度洋方向进发。

    “三宝!”李青气沉丹田,喊了一句。

    三宝回头,报以粲然微笑。

    李青被其感染,嘴角也露出笑意,“一路顺风。”

    三宝满脸笑意,使劲儿摇了摇手。

    ………

    李青在港口伫立良久,直到堪比小型航母的舰船,彻底消失在视野,才转身随送行队伍往回赶。

    ~

    回到京师后,李青继续朴实无华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珍惜眼前人,就连老和尚,他偶尔都会给予关心。

    比如:有时去寺庙看看,这厮死了没。

    浙西的洪水被妥善治理,清淤还田事宜进行地有条不紊,修书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切都在往好的发展。

    这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可以切身体会的到。

    不过,大明几乎处处开源,没有节流,国库是日益吃紧。

    在小胖、李青、夏原吉等人的周旋下,勉强还能支撑。

    当然,能支撑的条件,让很多文臣都不满意。

    因为,在几人的建议下,加重了江南数省的赋税。

    虽然洪武朝南北榜之后,大明官员不再被南方士子垄断,却也没好多少,大明的官员七成以上,都来自江南。

    尤其以,江.苏、浙.江、江.西,这三个省份为最,三省加一起,几乎顶得上半边天。

    这一波cao作下来,李青的名声又臭了,御史言官对他的弹劾层出不穷。

    但李青根本不在乎,不爽了就休息两天,而朱棣对弹劾李青的奏疏,也只有一种处理方式。

    ——留中不发!

    言官见弹劾李青无效,一气之下,弹劾起朱棣来了,弹劾他破坏太祖禁海的祖制,弹劾他劳民伤财的修书……弹得是个不亦乐乎。

    朱棣起初不以为意,但随着言官的越弹越凶,他也有些吃不消。

    这玩意儿,不亚于后世的网络暴力,朱棣堂堂皇帝,哪会惯着这些键盘侠,于是抓了几个典型。

    他倒也没有治大罪,只是罚了廷杖二十,怎料,这些人体格太差,二十廷杖下去,竟一命呜呼。

    对此,朱棣深表歉意。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永乐四年五月,明军平定安南。

    出乎意料的是,安南王室成员都噶了,彻底绝了后,没人可接替王位。

    于是乎,在安南使臣、朝廷百官的请愿下,朱棣勉为其难,同意将安南收入大明版图。

    赐名:交趾!

    共收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余县,六百余万人口!

    将安南纳入大明,除了版图大了,人口多了之外,以后下西洋也有了中转站。

    便于就近取得补给,可谓是意义重大。

    朱能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得了重病,尽管李青极力挽救,也只为其续了几个月的命。

    十月,大将朱能病逝,朱棣大为悲痛,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十二月,徐皇后也病了,太医直摇头。

    朱棣心胆欲裂,严令李青务必治好。

    李青倒没令其失望,又是针灸、又是用药,一番治疗下来,徐妙云转危为安。

    不过,这位女诸生的身体,的确不太好。

    ……

    朱棣对徐妙云的感情,不弱于老朱对马皇后。

    见媳妇儿病虽好了,却仍是孱弱模样,朱棣忧心不已。

    “李青,你没有办法让皇后彻底恢复吗?”

    “皇后娘娘的病,并不算糟糕,好好调养的话,还是可以恢复的。”李青安慰道。

    朱棣闻言,这才放松下来:“那就好,你多上点儿心,尽快让皇后恢复过来。”

    “臣遵旨。”李青笑着点头。

    与马皇后不同,徐妙云的病发现的很及时,好好调养的话,还可以活许久。

    “皇上,皇后娘娘的身体无甚大碍,后面只需按时服药即可。”李青劝道,“政务不可懈怠啊!”

    徐妙云生病的这些日子,朱棣几乎不离左右,甚至称得上:大明第一深情!

    但他是深情了,政务却都压到了小胖头上,李青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朱棣点头答应,“走,去御书房。”

    “……”李青好笑道,“奏疏都在东宫,去御书房何用?”

    “东宫?”朱棣眼睛一眯,哼道:“这小子有些飘啊,朕还活着呢,就把奏疏弄去东宫了,这是在点老子吗?”

    李青无语:“太子是为了节省来回浪费的时间,朝廷增设了织造局、瓷窑、市舶司……那么多事,纵有黄淮、金幼孜、杨士奇他们帮忙,也不轻松;

    太子如此辛苦,皇上你再挑毛病,未免太寒人心了。”

    “你就会向着他。”朱棣没好气道,“麻烦你搞搞清楚,谁才是皇帝。”

    儿子的醋也吃,真是没谁了……李青腹诽。

    ~

    东宫。

    解缙、金幼孜、杨士奇、杨荣、黄淮、胡广……俨然是个小型朝堂。

    见朱棣过来,众人连忙行礼。

    朱棣扫了一眼众人,神色更是不喜,皱眉道:“解缙,朕让你修书,你跑这儿来干嘛?”

    “回皇上,书已经修好了。”解缙解释道,“这几天皇上不曾露面,臣只好先禀明太子殿下。”

    朱棣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扫了眼小胖,淡淡道:“太子爷,这么大的事儿,朕是不是该知情呢?”

    小胖见老子阴阳怪气,脸皮子直抽抽,连忙认错:“父皇恕罪,儿臣这些时日实在太忙了,就忘了这茬。”

    “忘了?这么大的事儿,你竟然能忘?”朱棣冷笑道:“你咋不忘了吃饭?”

    “儿臣……”小胖抹了抹脸上的汗,“儿臣知罪。”

    李青解围道:“皇上,既然书已修成,当务之急,是得取个响亮的名字。”

    “对对对,李爱卿所言极是。”小胖忙道,“请父皇赐名。”

    解缙、杨士奇等人也齐声附和。

    朱棣的脸色好看少许,沉吟片刻,道:“就叫永乐大典吧!”青红的我在大明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