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书吧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在线阅读 - 第484章 再苦一苦百姓

第484章 再苦一苦百姓

    太初二年(1630年)九月初九日重阳,齐明双方第三轮谈判在淮河北岸重镇徐州继续进行。

    经过双方长达两个多月的讨价还价,各项条款基本已经谈妥,和议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徐州“会盟”与历史上大宋“澶渊之盟”类似,所以史学家称其“徐州会盟”。

    弘光朝廷为表达议和诚意,此次不仅派来了黄公辅、路振飞、熊汝、堵胤锡等重臣,还让张岱、姚允在、曾鲸、陈洪绶这些江南名士赶来徐州捧场子,可惜这批文人雅士很多人最后都有去无回,这实在是江南文坛画坛的一大不幸。

    这些晚明名士中,穿越者认识的也就一个张岱。

    张岱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浙江山阴人,出身仕宦家庭,少时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

    张岱后来自己评价自己:“好梨园、好鼓吹……茶yin橘虐,书蠹诗魔,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yin橘虐。”

    通俗点说,这是一位十七世纪精致主义者,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

    除了张岱他们,一起渡河赶来徐州的还有几支弋阳腔昆曲戏班子和数十名面白如玉的妖童小唱,据说这些都是送给齐国皇帝的见面礼。

    齐国方面,议和有马士英、乔一琦、森悌、钱谦益等人参与,武定皇帝于九月初便抵达徐州,每日忙于考察淮河沿岸风土人情,具体说来是带着慈圣太后和黛芙妮吃吃喝喝。

    徐州本地淮扬菜颇为有名,和合太上皇胃口,刘招孙两日可食一石,这给谭二等御厨带来了很大压力。

    九月初十日,徐州黄楼胜迹,齐明双方议和官员聚于黄楼之上,就议和细节讨价还价。

    徐州黄楼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所建,当年黄河决口,凶猛洪水即将把城墙冲垮,苏轼奋不顾身,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指挥军民筑堤护城,保护了徐州城。事后在东门城墙上构建高楼,垩以黄土,谓土能胜水,故云黄楼胜迹。

    齐国官吏坐北朝南,与明国使团相向而坐,黄楼上下站满了齐国战兵。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双方就江西割让问题争吵不休,南明使团表示,赔偿岁币可以,割地却是万万不能。

    凤阳巡抚路振飞拍案而起,指着马士英鼻子骂道:“马尚书,枉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岂可让江西文风昌盛之地沦于暴齐之手!听闻齐国皇帝准备废除科考,你这不是把江西士人都往火坑里推吗?”

    马士英轻哼一声,冷笑不语,在武定皇帝的调教下,慢说是江西士人,便是几万条人命,只要阻挡大齐前进,都必须要牺牲。

    “科考只会考出些写八股文的腐儒,吾皇锐意进取,改革弊政,意图深远,岂是你们这些宵小之辈可以领会的。”

    马士英语气不善,一副桀骜不驯模样,在他身上看不出一点读书人的温良谦恭。

    “若是割让江西,大明只剩一隅之地,连南宋都比不上,国将不国,老夫宁死不从!”

    说话的是老臣黄公辅,这次弘光皇帝派他来徐州,定出的议和底线便是保住江西。

    弘光君臣们都知道,这是刘招孙的狮子大开口,一口就想吃掉一省之地,他们便也坐地还价。

    明国兵部尚书堵胤锡上前一步,对马士英道:“听闻贵国北疆不宁,罗刹人、朝鲜人随时可能入关,尔等既已占了湖北,河南,山东,当及时收手,如今得陇望蜀,吞下这么多,还想要江西,你们不过区区三四万人,肚子太小,吃得却多,小心把肚子撑破了!”

    乔一琦和这堵胤锡乃是故交,便安抚兵部尚书坐下,对他劝道:“尚书大人此言有理,吾皇只是为江西百姓担心,听闻今年夏季,江西九江等地遭了水灾,百年不遇,吾皇担心百姓缺衣少食,便想顺势南下,协助百姓救灾·····”

    乔一琦这话听起来太过扯淡,甚至堵胤锡懒得去反驳,其他人也都不说话,场面忽然变得有些尴尬。

    诚如兵部尚书所言,齐军入关兵力不过五六万人,半年多来一路攻城略地,占据山东河南湖北数省之地还要负责布防,兵力早已捉襟见肘,而且听说赵率教和蒲刚他们在朝鲜、库页岛战事不利。此时关内齐军已是强弩之末,疲惫至极,急需休整,若再轻易攻略江西,受到南明伏击,南北形势便可能突然逆转。

    南明使团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在历史上都算是硬骨头,黄公辅早把其中利害关系告诉其他人,这些人拧成了一股绳,抓住齐军软肋,就这样拖着和马士英他们讨价还价。

    “马尚书,乔尚书,秋季军中疫病盛行,也不知开原兵可否适应这淮扬之地的气候,若是有士卒病倒,老夫可以派遣军中医士,协助贵军治疗。”

    ~~~

    马士英把乔一琦森悌两人叫到一边,窃窃私语一番,三人最后决定见好就收,放弃割让江西,不过他们要让明国再出一笔银子,权当做“赎赣费。”

    一直没来得及说话的东莞仔来到黄公辅面前,开口用浓郁的粤语强调道:

    “仆街仔,吾皇洪恩,不忍见两家生灵涂炭,江西之地,可以不取,不过,需再交一千万两赎赣费······”

    不等森悌说完,路振飞气得跳了起来:

    “什么,一千万两白银?!你们怎么不要八千万两?干脆把大明国库直接给你们好了!把江西卖了,也敲不出一千万两!”

    这时张岱出来打圆场:“各位上官,你们真的想要银子,可用戏班折算,一个折算白银五万两,这些弋阳腔,小民老家多得是,还有这小唱,一个算是五千两,打包卖给你们齐国····”

    乔一琦听了,勃然大怒:

    “吾皇不听戏,也不要什么小唱,带走带走!”

    可惜武定皇帝不好这口,对小唱也没有特别的需求。

    前世他对林语堂梁实秋的小品文没什么好感,更别说这些民国文人的祖宗张岱。

    森悌站出来大声道:

    “议和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无论你们怎么说,各项还是要尽快敲定,哪怕是敲骨吸髓,也要筹够银子,凑够粮食,凑齐大齐皇帝想要的东西,否则·····”

    ~~~~~

    四个时辰,经过双方反复争吵博弈,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战,最终在九月十一日子时三刻达成协议,史称“徐州之盟”,盟约主要内容如下:

    一、齐明为兄弟之国,武定皇帝年幼,称弘光皇帝朱常灜为弟,后世仍以齿论。

    二、齐明双方,东以淮河(齐放弃合肥、武昌二州),西以长江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明每年向齐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四百万两,绢二十万匹,布二十五万匹,茶叶一万斤,每年端午,至徐州交割。

    四、明国向齐国偿还赎赣费五百万两,限太初二年年底一次性付清。

    五、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六、每岁齐国皇帝生辰及正旦,明遣使称贺。

    七、齐许归天启皇帝之皇子朱慈烺、昌平公主及宗室人员。

    条约签订完毕,双方歃血为盟,路振飞等人对条款强烈不满,因为明国只剩江南,两广、福建、江西、云贵川之地,四百万两的岁币是个沉重负担,还别说布匹和茶叶·····

    黄公辅立于黄楼之上,凭栏远眺,遥望南岸苍生,手抚美髯,悲天悯人道:

    “兵凶战危,世事艰难,只好再苦一苦百姓,骂名老夫来担。”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