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书吧 - 历史小说 - 文明破晓在线阅读 - 第184章 军人们的烦恼(五)

第184章 军人们的烦恼(五)

    在欧洲,已经没有国家怀疑苏维埃俄国会成为内战最后的胜利者。整个1919年,布尔什维克红军不断击败白军,通过一系列伟大胜利奠定了胜局。

    白军两大主力邓尼金与高尔察克始终无法会师,被分别击败。邓尼金不得不退入克里米亚,高尔察克则不得不从贝加尔湖出发,海参崴开始凄惨的步行迁移。

    当何锐提出‘防止人道主义危急’的呼吁后,受到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巨大社会冲击的欧洲各国无一例外的都表达了支持,开始在报纸上猛烈抨击布尔什维克政府的不人道。

    支持布尔什维克政府的欧洲左翼群体开始在报纸上对何锐开始破口大骂,仿佛何锐是沙皇的亲戚。

    欧洲右翼分子对何锐毫无兴趣,在此时却以何锐之名与左翼开始了骂战。一时间,对于何锐观点的赞美连篇累牍,仿佛何锐人道主义精神的圣人。

    俄国苏维埃外交委员会主席越飞同志很不乐见这样的舆论局面,却也懒得看那些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越飞与列宁同志就此事谈了好几次,他发现列宁同志对何锐的看法越来越倾向于正面,心中着实有些不太能接受。

    列宁同志在布尔什维克中央从来都是少数,现在依旧如此。看着斯大林同志带着坚毅的神色离开办公室,‘不小心’转述了列宁同志对何锐看法的越飞委员心中轻松了不少。

    列宁同志带领革命获得的不可思议的成功,带来的威望让越飞委员完全服从。但是布尔什维克中央里面依旧有人敢率直的对列宁同志提出意见。譬如,斯大林同志与托洛茨基同志。

    与列宁同志相比,斯大林同志与托洛茨基同志都有着‘令人发指’的浓密头发。只是托洛茨基同志的头发如同狮子般飘逸,斯大林同志的头发始终一丝不苟,保持着很好的发型。

    但布尔什维克党内无人注意这些,只是与斯大林同志面对面,就能感受到斯大林同志钢铁般的意志力。有些人的意志力远超过他个人rou体拥有的力量,斯大林同志无疑是这种人的代表。

    面对斯大林同志而不受任何影响的人并不多,列宁同志无疑是一个。当列宁同志专注锐利的目光与斯大林同志交汇的时候,连斯大林同志都垂下了目光,“列宁同志,您要对中国军阀做出让步么?”

    列宁立刻明白斯大林指的是谁,“斯大林同志,我的判断是,何锐担心大量白卫军逃入东北,所以把各国都尽可能拉下水。你的判断是什么?”

    斯大林同志抬起视线,回望着列宁同志锐利的目光,“列宁同志,何锐想利用那些白卫军,这是何锐的阴谋。”

    列宁回望着斯大林同志坚毅的目光,率直的问道:“既然你认为这是何锐的阴谋,那么何锐的目的是什么?”

    斯大林果断的答道:“何锐希望获得远东的领土。”

    列宁冷静的继续追问:“那么斯大林同志,你认为谁适合去远东,需要多少部队?”

    斯大林暂时沉默下来。内战即将结束,斯大林委员已经有时间充分考虑未来的俄国该向什么方向走。国防安全无疑是当下俄国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中国依旧保持着衰弱的现状,对俄国最有利。然而当下的所有情报都显示,中国东北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

    在欧洲大战惨烈进行的过程中,东北军阀何锐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实施了土改,建成了自己的军事工业。从白军俘虏那边得到的确切数字,中国东北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面,向白军提供了六十万支步枪以及数千万发子弹。

    等红军解决了远东的白卫军残部,要面对的是一支拥有百万条步枪的中国东北军队。虽然斯大林同志认为这支军队缺乏战斗力,但是这个数量足以让布尔什维克政府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何锐的部队拥有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布尔什维克政府很可能要丢到整个远东。

    还有更糟糕的局面,就是何锐扶植高尔察克军队,那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会面对巨大的危险。按照欧洲列强的做法,何锐要在远东扶植起一个白俄共和国,用来对抗苏维埃政权。

    不等斯大林同志开口,列宁同志说道:“我个人判断,何锐会要求重新划界,但是不会支持高尔察克。这是我从何锐最最近的外交活动中得出的结论。”

    斯大林从越飞那边听到了列宁同志对何锐的判断,忍不住问道:“因为何锐指责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列宁同志,这个中国军阀并没有打过仗,我认为他对于战争的理解是片面的。”

    列宁笑了,他那富有感召力,抑扬顿挫的笑声让斯大林同志的情绪得到了不少舒缓。毕竟在革命最关键的时期,列宁同志就是带着这样的笑声……当然,也有他用抑扬顿挫声音的呵斥,让布尔什维克中央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收起笑声,列宁同志解释道:“斯大林同志,何锐在文章中把高尔察克政府视为难民,而不是俄国临时政府。包括他对沙皇一家的看法,也只是认为他们是一群被俘的罪人。我认为何锐所要表达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你可以把这当做是试探。我认为,这是一种善意的试探。”

    斯大林同志对于何锐的判断就没有这么乐观,但是他并没有继续谈下去。这次谈话已经确定了自己与列宁同志的分歧只是在何锐的基本立场上。这已经足够了。于是斯大林委员说回了他的看法,“列宁同志,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列车在冬季行驶,我对于负责工业生产的部门人员规定有建议……”

    国家上层自然有上层的工作,负责前线工作的人员也有自己的责任。图哈切夫斯基司令是高尔察克的老对手,正是他在1919年春季战役中击败了逼近莫斯科的高尔察克麾下精锐部队。

    此时的鄂木斯克,图哈切夫斯基眉头紧皱,与红军干部们商议着追击的可能。

    即便每一名红军高级军官都充满了彻底歼灭白卫军的决心,但是鄂木斯克已经开始下雪,而鄂木斯克以东已经找不到任何一辆火车,只有空荡荡的西伯利亚铁路铁轨通向高尔察克逃走的东方。

    要不了多久,铁轨也会被厚厚的积雪暂时覆盖。那时候即便来了火车,也会非常难以通行。至于靠步行或者马匹穿越这样的冬季,任何俄国人都知道不可能。

    图哈切夫斯基把铅笔拍在摊开的地图上,不甘心的说道:“无法追击!”

    与会所有红军指挥官都没有表达反对意见,甚至没有说话。大家或者失望的坐下,或者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抽出烟卷点上。一时间指挥部内情绪十分低落。图哈切夫斯基忍耐不住这样的气氛,推开屋门走了出去。

    没有人跟上,大家都知道若是太靠近图哈切夫斯基,或许这位脾气并不好的司令就要骂人了。

    终于有指挥官恨恨的说道:“希望这些白匪都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屋内几乎所有红军指挥官都生出了同样的念头。

    既然有这么多人希望高尔察克死,也会有很多人希望高尔察克安然无恙。以何锐对欧美的了解,高尔察克就是条死狗了。而放弃毫无价值的死狗,是欧美的一贯作风。所以当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风尘仆仆的从京城跑到沈阳,并且询问,“如果主席阁下向高尔察克运输补给,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何锐都觉得很是意外。英国人表达出来的急切着实有些不像是英国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何锐并不相信英国人的诚意,所以率直的答道:“运输物资需要军事保护。”

    朱尔典转述了伦敦的意见,“英国非常能谅解阁下向高尔察克方向派遣部队的行动。”

    何锐并没有立刻回答。朱尔典所谓的‘谅解’,指的是何锐如果占领了俄国领土,英国现在绝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对。

    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他们永远都不会放弃彰显自己正义与道德的机会。如果何锐抢占俄国的土地,英国会表示谴责,会表达英国对和平的期待与努力。但是,英国却不会出兵,甚至如现在这般唆使何锐出兵。

    何锐一点都不想被英国唆使,所以想了一阵,何锐果断说道:“这样的援助或许需要几百万甚至一千万英镑。”

    朱尔典并没有被何锐开出的价码而吓到。哪怕不能站在何锐的立场上看问题,朱尔典也认为5-8英镑救下一个白俄的性命并不算贵。尤其是这么多人在海参崴修整半年后,很可能就会成为一支可以战斗的军队。

    反倒是何锐的态度让朱尔典注意到一些潜台词,“阁下不想派遣军队进入俄国?”

    “朱尔典阁下看过我进行的记者招待会的记录么?”何锐反问。

    朱尔典很是讶异。在中国京城的北洋高层们不敢对沙俄做什么,是因为这些北洋首领非常软弱。何锐却不是那样的人,如果何锐不进军俄国,原因必然是因为何锐经过谋划后不准备这么做。必须说,这是一个很谨慎的选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m.zwWX.ORg

    而且何锐在记者招待会上还明确表达了对日本有可能破坏和平的担忧,这样的担忧是非常严肃的政治判断。

    想到这里,朱尔典问道:“阁下,最快什么时候能够进行支援?”

    “资金到位,行动开始!”何锐爽快的答道。和英国人讨论双方都愿意执行的行动,最好把话说的毫无歧义。钱,对于英国人来说自有逻辑。

    朱尔典结束了与何锐的会面,刚回到领事馆,就有领事馆人员前来禀报,“莫里循先生来了。”

    朱尔典赶紧迎接了莫里循,两人见面,就见莫里循神色严肃,朱尔典就觉得只怕是出了什么事情。莫里循率直的说道:“东北政府准备采购一批英国的设备与技术,我已经被任命为谈判团的团长。特此前来告知朱尔典阁下。”

    朱尔典愣了愣,随即有些欢喜。何锐做事总是这么符合文明世界的口味,如果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英镑打到东北银行,会引发英国国内的比较明确的反对。

    欧洲大战之后,英国国内经济受损极大,的确需要大量订单来拉动经济。然而何锐到英国采购一批设备与技术,最终由英国企业与商人向英国的银行要款,可就解决了太多麻烦。甚至能够成为英国内阁的一项政绩。

    于是朱尔典连忙命领事馆准备饭菜,邀请莫里循留下吃饭。莫里循并没有拒绝,开饭前的等待时间,莫里循与朱尔典聊着天,却不怎么说话。朱尔典得知莫里循要率代表团前去英国,忍不住怀念起来,“莫里循先生,你到了伦敦后,一定会有大量的企业会邀请你到伦敦最好的饭店吃饭。唐宁街有家餐馆,我已经很多年没去过了,不知道还在不在。”

    听到这话,莫里循忍不住了,“阁下,何锐阁下委任我为代表团团长,并非因为我是英国人。而是因为何锐阁下相信我的能力,以及对我个人的信任。所以我会报答这份信任。”

    朱尔典没想到莫里循会这么看,一时有些愕然。不过片刻后,朱尔典微笑着说道:“莫里循先生,很多中国人相信我们每一个英国人都是帝国主义者,屠杀者,鸦片贩子。的确,他们所说的我们都做过,但是英国的强大,正是因为有您这样诚实守信的英国人在支撑。我在英国政界也有些朋友,一会儿我会给您写介绍信,请拿着这些介绍信去找他们吧。我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面对这样的善意,莫里循连忙答道:“感谢您,阁下。如果您有什么信件或者别的事情需要我帮忙,请您一定告诉我。”

    朱尔典想了想,“我也快从这个位置上退下去了,在就任期间积累了一些资料。我想把这些资料捐给爱丁堡大学,建立一个档案馆。我记得莫里循先生是爱丁堡大学毕业的吧,这件事还请莫里循阁下相助。”

    被提到母校,莫里循脸上严肃的神色消散了,心情愉快的答道:“这件事,请务必允许我为阁下效劳。”

    莫里循这边做着出行前的准备,东北招商局因为局长莫里循要亲自带队去英国引进技术设备,也做着准备。年轻的王东陆得知自己也被安排进了代表团名单里,真的是又惊又喜。

    “王东陆同志,你的外语是美式英语吧?”招商局人事科科长在谈话中提出了问题。

    “我也知道一些英国口音。”王东陆连忙答道,生怕因为这点小问题被刷下来。

    人事科长笑道:“那就说来听听。”

    “mayIhelpyou,sir。”王东陆尽量用英国味的英语展现自己的能力。

    然而王东陆知道自己这口美国味的英语与所谓的英伦腔着实有差距。人事科长则不禁莞尔,招商局里面接待了这么多英国人,英国腔和美国口音还是能分清的。

    不过人事科长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挑刺,毕竟英国口音与美国口音都是英语,重要的是懂英语。结束了这个提问,人事科长问道:“王东陆同志,你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报考的是哪一所大学?”

    王东陆按捺住欢喜,尽量沉稳的答道:“麻省理工大学机械专业。”

    “这次去英国,你想参加哪一组?”

    “最好是机械组,我想为中国造机械。”

    人事科长迟疑了一下,“组织上想让你参加考察英国飞机制造企业的小组,你有什么问题么?”

    结束了会谈,王东陆只觉得心跳加速,整个人好像要飞起来一样。王东陆自己知道飞机,对这种能够飞行在天空中的机械极为有兴趣。然而美国到现在都没有专门的飞机制造专业,王东陆就想着到了美国之后能够尽可能多参与这方面的科学领域。当然,这件事他从未对母亲之外的人说过。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么幸运,被分到了有可能引进飞机的小组里。

    走在招商局大楼的走廊里,王东陆只觉得脚下都有些发软,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过分激动。王东陆停下来拍拍自己的脸,心中叮嘱自己,‘千万别激动,千万别激动!’

    勉强恢复了一些镇定,王东陆想了一阵才想起自己是被从收发室叫出来的,还有工作没干完。赶紧加快脚步回到收发室,领了文件和小车,背上带着签收板的背包,开始在各个楼层送起文件。

    此时的军委也在开会,徐乘风等高级军官们齐聚一堂,程若凡经过与徐乘风等人的商议,已经完全推翻了秘密建设永备工事的计划。此时觉得终于有机会与何锐当面谈此事,等见到何锐进门后,郑四郎穿着军装,带着军代表的袖标跟在后面,一时间只觉得十分欢喜。

    程若凡与郑四郎有些投缘,觉得郑四郎总算是要回来了。

    众人坐下,何锐开口说道:“这次会议两件事,一件是出兵俄国,为高尔察克送人道主义补给。我要向同志们强调,我在同志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收复失地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念头。那时候我主要的想法是征服世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杀光各国列强的全体国民。对于这次出兵俄国,我要强调,我们不要用民族主义的思路和情绪考虑问题。不过不等于我批评大家会有民族主义情绪。接下来,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何锐这通开场白的内容把同志们惊讶到说不出话来。徐乘风还算冷静,便是如此,他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进军俄国。一时间间,瑷珲条约等名词已经涌上心头。

    勉强压制了一下冲动,徐乘风尽力梳理何锐方才这番话,大概明白了两个要点。第一个自然是进军俄国,第二个则是不要因为就生出占领俄国领土的念头。

    刚想明白这点,就听程若凡问道:“主席,为何不能在此时收复失地?”

    程若凡的话代表了徐乘风最先冒出来的念头,即便知道这么激动并不严肃,徐乘风也只能勉强按捺住这个冲动。就听何锐答道:“若凡,政治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收复失地,就要制定收复失地的政策,经过严肃认真的推演,然后再执行。这种搂草打兔子的态度放到政治上是极为不严肃的。这就是我的理由。”

    听到‘不严肃’的定性,众人都不吭声了。这是性质非常严重的名词,若是触犯,就意味着巨大的麻烦。郑四郎就曾经被批评为‘对待战斗安排不严肃’。绯红之月的文明破晓